磨铁阅读 让阅读更精彩
关注磨铁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免费试读 加入书架
“……李师叔苦笑到:“续命而已,其实那位先生不在乎多一年或者少一年,但是局势在乎……” “……我们依言坐到了师父们的身边,我师父这才开口说到:“我在的部门,是一个环境监测部门,你就这么理解吧,监测不属于这个世界明面儿上的环境,当年某竹林有怪,是我们部门出手,把那里变成风景旅游区,当年某湖冤魂聚集,怨气滔天,民心动荡,是我们部门出手,我们是为了稳定,你也懂,有些事情不能暴露在人前……” 如果没有猜错,这些文字应该是真实的。 《南部养尸地 第七章 改命损寿》,李师叔所述一事的承载对象应为三叔同省籍人士。当时(1987年左右)某块土地的问题正进行到最关键时刻。李师叔所说的“其实那位先生不在乎多一年或者少一年”不应有假。也许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这位先生却无法等到他那为之倾注几乎毕生的心血的梦想实现的那一刻。这块土地回到华夏怀抱的前夜,他离开了这片土地,这群同胞,化骨为灰,扬灰大海。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经苦苦追问这本书其中的情节是“真”是“假”。随着三叔文字的不断展开,现在回头再看那个问题,发现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了。(当然,如果刻意去追寻,是可以在不同的执笔人的文字中找到一些关联的) 华夏有道,道在人心。 “那位先生”为华夏殚精竭虑,李师叔为大局不惜自我牺牲,师父为了世间安定劳碌奔波,更有出现在文章中但并未占有太多文字的,都为了自己心中所认可的“道”而不断付出,甚至不惜以生命相搏。老回、老孙、洪子……更有许许多多连名字都未曾留下的壮烈英灵。也许他们当初决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在面对自己的“道”的时候,都做出了同样的抉择,他们理当对得起“英雄”二字! 英雄之举,无谓大小。虽然有人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我泱泱华夏,勤勉自身,努力向上的英雄还是多数。也许轰轰烈烈,也许默默无闻。但正是这一个个或许平凡或许杰出的灵魂,真真切切地挺起了中华的脊梁。也正是于此,四大文明,传承至今的,唯有我大中华。借用一句话——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为英雄致敬! 愿天佑华夏,天佑华夏卫道、求道之人!
2013-07-19 21:13 回复(8) 点赞(6) 举报 浏览(264)
dingdangmao: 某湖可能在江苏,1976年
2013-07-19 21:25 回复 举报
风洋: 回复@dingdangmao:我同意你说的“可能”两个字我所知的信息,都来源于网络,嗯,仅此而已
2013-07-19 21:29 回复 举报
sklydia: 1987应为1997笔误
2013-07-19 22:33 回复 举报
风洋: 回复@sklydia:三叔初见李师叔那一年,20岁出头,他生于1967,所以推测当时时间应为1987年左右。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从1978年底就已经开始,1984年进入关键阶段。邓公作为整个回归的总策划,当时以80有余的高龄接受“续命”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他未能亲眼看到游子的回归,着实令人扼腕。
2013-07-19 22:44 回复 举报
明空2010: 写得好。支持!
2013-07-20 10:29 回复 举报
rzty5858: 好
2013-07-20 11:33 回复 举报
2013-07-20 11:34 回复 举报
Sange_nihao: 感谢三三的记录 那些曾经发生的看似平凡的人和事 那些英雄 不该被岁月沉埋
2013-07-20 16:50 回复 举报
免费试读 加入书架
2013-07-19 21:13 回复(8) 点赞(6) 举报 浏览(264)
dingdangmao: 某湖可能在江苏,1976年
2013-07-19 21:25 回复 举报
风洋: 回复@dingdangmao:我同意你说的“可能”两个字
我所知的信息,都来源于网络,嗯,仅此而已
2013-07-19 21:29 回复 举报
sklydia: 1987应为1997笔误
2013-07-19 22:33 回复 举报
风洋: 回复@sklydia:三叔初见李师叔那一年,20岁出头,他生于1967,所以推测当时时间应为1987年左右。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从1978年底就已经开始,1984年进入关键阶段。邓公作为整个回归的总策划,当时以80有余的高龄接受“续命”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他未能亲眼看到游子的回归,着实令人扼腕。
2013-07-19 22:44 回复 举报
明空2010: 写得好。支持!
2013-07-20 10:29 回复 举报
rzty5858: 好
2013-07-20 11:33 回复 举报
rzty5858: 好
2013-07-20 11:34 回复 举报
Sange_nihao: 感谢三三的记录 那些曾经发生的看似平凡的人和事 那些英雄 不该被岁月沉
埋
2013-07-20 16:50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