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妾心如宅 > 书友评论 > 评论详情
妾心如宅 姵璃

免费试读 加入书架

书友评论
发表评论

  也许《妾心》这个文不如《甄嬛传》出名,但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姵璃而言,对比科班出身的流潋紫,已经很不错了。我毫不夸张的说,我更喜欢《妾心如宅》,因为我实在不喜欢女强的万能型女主,也不喜欢辞藻华丽过度的风格,为欲望而斗的女人们。类似甄嬛这种能够最终战胜皇帝的女人,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我记得在哪里看到有个读者评价《妾心》和《甄嬛》,说妾心是一件美丽的晚礼服,参加宴会时可以穿出来炫耀一下;而甄嬛是一件缀满各种金银珠宝的衣服,只适合放在展览柜橱窗里。

  这个我深以为然啊!比喻很贴切,妾心更贴近生活化,带给我们正面的启示更多,更像这个红尘俗世里发生的故事了。

  很高兴最后大家都慧眼识珠,发现了妾心这个好文。最开始姵璃写《妾心》时,磨铁上到处都是宫斗文,各种斗,实在是把这部好文给埋没了。所幸精品就是精品,酒香不怕巷子深。尤其是越到后期越精彩越跌宕,真心是让人欲罢不能,也让很多人爱上了这个故事。

  《妾心如宅》在我看来,其实和《大长今》有点异曲同工之妙。《甄嬛》到最后是妻离子散,很凄凉,女主高处不胜寒;但是《妾心》和《大长今》,最后都是有生有死,各得其所,善恶有报。

  最主要的是,妾心宣扬的价值观特别正确。虽然有很多人说女主手段欠缺,下不了狠心,对云想容再三放过。可我一直觉得这种看法,是受了《甄嬛》这种逆袭女强文的影响,还是没有脱离时下的言情斗文套路。

  看看《妾心》里沈予的宽广心胸吧,还有谢太夫人的转变,云羡放弃仇恨的态度,赫连齐从窝囊到幡然醒悟,以及女主从以强制强,到最后以柔克刚的整个历程……很明显《妾心》的人物角度更多面,成长历程更正面。主要人物没有变的越来越恶毒,而是越来越释怀。

  我看到焦丫头说,看了《妾心》想要回家看自己妈妈,我也有同感,觉得要更加珍惜和老公在一起的时光。这就是正面的价值观,没有万能的女主,没有以暴制暴。虽然《妾心》的读者群不够多,但是我认为,好文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就如同你的《沉鸾孽》至今还有人赞赏,《妾心》也必将走得更远。

  我们在这个文里,懂得了取舍、承诺、勇气和爱。

  下面评论是《人民日报》写的,作为国家级最权威的报刊媒体,他的一字一句肯定都是极有分量的。我非常高兴的是,在这篇文章没有出来之前,我就有这种体会,我看相逢曾相识貌似也写过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读者也拿《妾心如宅》和《甄嬛传》做对比。以下是人民日报原文,请自觉把《大长今》代替成《妾心如宅》。

  -----------------------------------------------------------------------

  人民日报:《大长今》比《甄嬛传》价值观更正确

  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犬儒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更可怕的是,一些人其实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但出于一己私利,不是努力去疗救它、修复它,而是自觉不自觉地甚至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对它的进一步破坏中。这种犬儒主义与投机主义的态度,比社会道德的损坏更为可怕。

  这些人之所以会这么做,并非是缺乏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恰恰是在具备这种辨别能力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作恶和犯错。近几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宫斗剧就是这种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权谋:谁的权术高明谁就能在社会或职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只有变坏、变得比坏人更坏才能战胜坏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甄嬛刚刚入宫时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纯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之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最后,甄嬛终于通过这种比坏的方式成功地加害皇后并取而代之,这就是《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

  对比同样表现宫廷斗争主题的韩剧《大长今》,可以看出两者价值观的差异:大长今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同样受到恶势力的迫害,但她没有通过比坏的方式战胜后者,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这样,作品的主题就是: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也许有人会说,《甄嬛传》比《大长今》更真实,因为生活就是只有学坏才能生存。且不说这种对生活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过于偏激,退一步讲,文艺作品也应该高于现实而不只是简单地复制现实。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的标准还不仅仅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存理念带入现实生活。

  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不可能没有基本的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可能不知道甄嬛用来对付对手的权谋与诬陷手段是不对的甚至可耻的,但一些人仍然选择了以甄嬛为榜样,选择了以恶抗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明知其恶而作之,明知其非而为之。这种犬儒主义和投机活动的大面积泛滥,将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腐蚀。

  当然,文艺作品中的以恶抗恶、以坏抗坏的主题并不是空穴来风,根本问题是现实社会存在鼓励学坏的土壤或鼓励作恶的环境。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学做遵纪守法的好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实施合乎道德的行为,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和环境、和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发现自己总是吃亏,被嘲笑被冷落;相反,做坏事、做不道德的事则可能风险很低,甚至没有风险。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不是人们缺乏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而是他觉得没有必要非得去遵纪守法,也很难不做错事——更不要说做好事了。

  在这种比坏心理的影响下,一些人不仅不会产生悔过与愧疚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冤屈和倒霉心理,或者投机与侥幸心理。即便他们真的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被绳之以法,也无法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意义,顶多只会觉得,这些人不过是倒霉蛋罢了,比他们更坏的还大有人在,而且一样过得很“潇洒”。

  如果任由一些人这样比下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只会越来越糟糕。要彻底改变这种犬儒主义的比坏风气,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诚信文化。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诚信文化也需要有载体,更需要靠人去躬行。在这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除了加强维护诚信的制度建设,我们还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责任。这个高度,我发现姵璃在慢慢地往前走。哈哈~

  (这个评论不用给我打赏,姵璃你给了,我也会再打赏还给你的。哈哈!)

2013-10-07 11:23 回复(0) 举报 浏览(27)

回复@舞精:
回复
不能少于5个字
飞到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