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阅读 让阅读更精彩
关注磨铁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免费试读 加入书架
[置顶][精华]
最初了解到褒姒这个女人,恐怕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是因为一个很有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得美艳动人却从来不笑的褒后一笑,在并驾骊山的时候点燃烽火,引来四方诸侯争先救驾。 这既是一出闹剧,也影射了幽王的荒淫无作为,沉溺美色终究导致西周的覆灭。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这其中的讽刺和警醒的意味十足。 在磨铁上看到这本书的伊始,我本以为会是一个君王爱美人胜过爱江山的动人爱情,因为喜欢刀刀的文笔点开追文了,谁知越往下看,一下子就被这个不同于史书里记载的女人给吸引住了。 她为了救父亲褒珦进宫,一出场的形象也和我从前的认知有很大区别。“连后宫中并不得宠的夫人也出她之右。”,“素面朝天得面孔,不施粉黛亦无颜色。”便是这样一个女人用清冷的声音,无双的舞姿在冷漠的君王心里激荡起一层涟漪来。他带着猎奇心品尝她的味道,仿佛是喝下一杯陈年酒酿,香醇舒畅,琼台殿从此迎来了一个新的女主人。 至此,还无人知晓王和这个王朝会因为这个女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周王给了她极致盛宠,日日和她在宫殿内寻欢作乐,这一切都正中当初送褒姒进宫的人的下怀,也似乎印证了历史的记载。 洞悉到局势的不寻常,是在褒姒和王第一次对峙的时候,他因为得知了她的身份是高门嫡女而非庶出,担心她带来权势的涌动,所以王对褒姒的态度可以用剧变逆转来形容。他的冷漠让昔日盛宠一下子变成了飘渺云雾散开了,而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褒姒能透彻地明白自己在王身边的角色。若想活命,温床软玉不能救自己,绝代身姿不能救自己,只有对他来说有利用价值才能成为救命符。 这也是她和后宫的其他女人不同的地方。 褒姒和王,是一个从交锋到交心的过程,她一开始身上背负家人和自己的性命,对生存的渴望逼得她不得不审时度势,心思缜密地去获得他的信任。他一开始也只是利用她,把她当成了一枚权衡朝政局势的棋子,若这个棋子好用,便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若是不好用,也便随时可弃,不留情面。所以在王的身边,褒姒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时光有巨大推力,改变人心,随着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渐长,她行事的初心也慢慢开始改变了,不再是最初单纯地为了保命,而是从他的立场上去为他考虑,替他分忧。周王也一样,他的野心随着动荡时局日益明显,想要守卫世代江山和镇压内外不安分的势力的决心也加强了。 此时的褒姒和周王,也不再是我们认知里的祸水和昏君,他们在明枪暗箭里也渐渐形成一种默契,他想表达的东西,只要寥寥几句话她就已经明了。爱情也在这份默契里面滋生成长。 只是这世上很多普通人的感情都不得以风平浪静,何况在风起云涌的后宫和政治场上,帝王的恩宠可以是两相默契时候的一束阳光,也会在发生利益关系和产生猜忌的时候变成一柄刀刃,锋利狠心。褒姒终究达到目的就出父亲,和郑司徒的联系也让王多了几分怀疑和忐忑,他怕她做到了想做的事情就不顾生死,心也跟着走远了,所以他又开始阴晴不定地虐她,像是一个少年,有一种天生的强势霸道,可也有不安,不确定,他一定是已经对她倾心了。 是怎么样都好,她必须完整地属于自己,身体和心都是。 褒姒自然也是爱他的,她体会过他的温情,经历过他的纵容,畏惧过他的凶狠,也分享过他的寂寞。这天下之大看似都在他脚下,可是他站在权利的巅峰有诸多无奈和为难,她也都一一地见识过。命运塑造出一个莫测的姬宫涅,这男人的多面性也让她着迷沉沦,越是看不清,越想靠近他,了解他。 可是姬宫涅又岂是容易让人了解的?从一开始,赵叔就是他的人,后宫妃嫔的子嗣生死也都在他的洞悉之中,他对她发脾气,把过错怪在她身上,既是一场戏,又有颇多无奈,纵然是君王也会有很多无奈的时候。 有些人只有在生死关头才会说出一些心里话,夜间密会,遭遇狼群,他们险些丧命的时候,他对她说的话一直都让我觉得特别感动,他说若有来世,输赢不论,不是他为王就是她为王,反正总还要在一起,总还要相守在这寂寞深宫里,成为彼此的温暖和慰藉。 但当他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的时候,他却把她推开了。 出战之前,他对赵叔说,从未给过褒姒名分,她便算不得他的女人,所以他若回不来,就让她出宫。此时的王已经不复从前的心态,如果说强势地留她在身边是一种少年的心态,有一种野心勃勃的爱,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是一种深沉的爱,他只要她活着。她还活着,就已经足够了。 我之前一直都以为,按照姬宫涅的性格,褒姒生时要伴他左右,死后也一定要她殉葬,直到看到这里,我才发现他有一种生性的豁达,这份豁达也让周王更多出了一份男人气概,也难怪褒姒和后宫的其他女人会如此痴迷于他了。 褒姒不肯走,他为江山在前线生死难料,她就在他身后的深宫里固执静守,我无法去判断这两人谁爱谁更多些,反正确实是爱了,确实是分不开了。 她尽量去替他排除内忧,做一件件对女人来说不容易却又本心坚持要去做的事情,只为了等待他回来。褒姒的执着和耐心在很多时候是很让人动容的,大概也是能够打动姬宫涅的一个地方,庆幸的是这份等待终究没有被辜负。他回来了,终于又回到她身边来了。 他回来,她却要离开,死也罢,走也罢,总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属于一个男人的褒姒,她有一种对爱情的忠贞,这种高洁让她不愿意承受他的好,宁愿虐自己来保全一个男人的尊严。我觉得刀刀笔下的褒姒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聪慧女人,她身上有一种很发光的地方,就是她的性格,即使在淤泥和混世里周旋挣扎,仍然能够有自己的坚持和立场,不忘本心。 大概能够做姬宫涅王后的人,非褒姒莫属了。她比申后有远见,有智慧,还有度量,伴随他左右能解忧排忧,离他之后亦能够独当一面。这样的女人在历史的洪流里,本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历史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描绘女人。 正史里对一个人物的评价总是和王朝兴衰息息相关,君王尤其。所以西周的灭国导致后代所了解到的姬宫涅之能是一个亡国之君,只能是一个昏君。 这样的末代君主身边的红颜也总是被认为是祸水,妖魔转世,所以才会给王朝带来不幸,才会魅惑君主,背负骂名。 后代的士大夫们宁愿把一个朝代衰亡的根源推到一个女人身上来淡化王朝骨子里根深蒂固的问题,常常用寥寥几笔,就写完一个女人的一生,却也是这寥寥几笔,就给出了一个不公正的评价。 褒姒也不能幸免。 刀刀的这本书却是从一个完全相反的视角去重笔墨地描绘了这个女人的传奇一生,虽然不是本原的历史,但在我看来反而要比正史里对褒姒的评价要公正的多。 这个书评我想了想还是用了《东周列国志》里的一句名句来做标题,并非我承认历史上的周幽王真的就是这样不顾一切的男人,而是我觉得,褒姒是一个值得一个君王博一笑,讨心欢的女人。她不笑,不是因为她生性凉薄不解风情,而是因为她烦忧太多事,压在她的心上,让她无法酣畅开颜。这大概也是一个聪明女人比愚笨女人不幸的地方吧。 故事还在继续,之后会如何还不得而知,静候下文。 感谢刀刀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故事。(PS:别打赏)
2014-11-19 20:20 回复(19) 点赞(7) 举报
原本以为她只是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有着绝世的容颜,有着婀娜的身段,有着非凡的舞姿,她的一颦一笑让都会让男人魂牵梦绕而已。原本以为周幽王姬宫湦只是那个荒淫无度昏庸无道的君主而已,见到她以后便理所当然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救父进宫,一袭素衣,轻挽长发,不施粉黛,神情淡漠,不算出众的五官在姬宫湦众多的女人中绝不出众。她的声音不不卑不亢,她的表情不喜不忧,她的淡定让姬宫湦发觉出她的不同。人前她被大王捧在手心,人前大王对她宠爱有加,可是有谁知道她的彷徨。她枕边的大王并非像世人所见的那样荒淫无道,无所事事,恰恰相反,她的大王深谋远虑有张有弛,她的大王心存报复。当她离开褒城那一刻,当褒珦对她下跪高呼“叩谢娘娘大恩”之后而抵死不认这个女儿的时候,她知道了,如今的她,没有了褒城的庇护,没有了父亲的依靠,身边的这个男子是她唯一的亲人,是她唯一的依靠,这冷冰冰的四角皇宫便是她唯一的栖身之地。她冷静的观察着局势的动向,冷静的分析着事情的发展,然后从中找出最让她的王最不为难的做法。褒姒不是惜字如金,而是站在她的位子上,她的一言一行都有千万万人看着,不说,至少就不会错了吧。褒姒不是不爱笑,而是她不敢笑。如果姬宫湦宠她,她笑了,大家会骂她妖妃惑主。如果郑夫人死后,其子养于褒姒之后她笑了,那大家会骂她蛇蝎心肠.如果郑伯友爱恋于她,为她冲冠一怒,她笑了,那大家会骂她不知廉耻。如果申后被废,立她为后,她笑了,众人又会骂她小人得志.....她不笑,不是因为她不会笑,而是真的没有什么可开心的事情,她在宫中,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她为姬宫湦而手染鲜血,她做的一切世人哪里能明了?姬宫湦宠她,因为她知进退。姬宫湦懂她,因为她跟他心系大爱。姬宫湦爱他,因为她对他至情至深,忠贞不渝。 从前女人对于这个带着面具的王而言,只是一颗颗任意取舍的棋子,只要下棋者能赢,失去那一颗颗的棋子又算的了什么,当褒姒的出现,姬宫湦不得不掂量了,他从愿意舍去,到再留着以后有用,到最后的给予他身边的位置,他对褒姒的爱刻骨铭心。因为他的褒姒是干净的,她背后没有一个个蠢蠢欲动的国邦,没有功高震主的内戚,她本人不会对他算计,不会让他为难,在他有困难时,他的褒姒宁愿伤害自己也不让他为难,当他要舍弃宠妃的时候,他闭门不见任何人,他的褒姒能陪在郑夫人身边,替他陪她走过最后一程,尽管这么做会让人怀疑她是杀人凶手。当他在遇到问题时,他的褒姒能在边上提点一二,说的不多,区区几字,不透明,却能让姬宫湦找出另外一条路子。他平定天下,雄霸四方,他领兵亲征,她为他安顿后宫,她为他大义灭亲,她为他养育伯服。她不顾自身安危,他有难,她第一个挡在了他的前面,在水深火热中将保命用的三千精兵派出搜寻他的下落。在大家都以为他回不来的时候,只有她在坚持。 她做了最坏的打算,为了让姬宫湦一脉能继承王位,为了让他的江山不易主,为了让敌方不太平,她火烧琼台殿,她怀着必死之心挑拨敌方内讧,最后险遭羞辱.....她做的一切不能不让她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到动容。这样的女人,谁能不爱? 妺喜、妲己、骊姬因生活奢侈糜烂,不知收敛,令君王荒废政事,令百姓民不聊生。但褒姒呢?她的罪过是什么?------烽火戏诸侯?这个主意是虢国石出的,这个命令是周幽王下的,褒姒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听从王的命令到烽火台了而已。她的笑,是什么笑?也许是冷笑更多吧。 我曾经问过作者,你笔下的褒姒怎么这么聪明,跟我以前觉得的不一样啊。刀刀很淡定的给我回复了“呵呵,我一直觉得褒姒就是这样子的。”也许只有这么淡定这么稳重的刀刀,才能给我们刻画出这么一个不同但却真实的褒姒吧。辛苦了。刀刀!
2014-10-20 11:37 回复(8) 点赞(3) 举报
书接上回,周文王姬昌为周灭商打下了基础,本来想说坚实的,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这时候的周和商真刀真枪的两军对垒一场,那么会被打的稀里哗啦的,必然是周的军队,因为当时的商军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没有之一,因为当时在商朝的军队拥有世界上唯一的千象阵,相比战斗力强大的商朝军队,周相比其他的诸侯堪称强大的军队,只能算是战五渣了。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商朝会失败呢?这就得先说说帝辛,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商纣王其人其事了。 首先是这个名称,商纣王,或殷纣王,是周人对他侮辱、蔑视性的称呼。商,是国名,是提醒人们,这是前朝的,被我们灭掉的。殷,则是地名,盘庚迁殷后改国号商为殷。而周人称殷商,多少有些蔑视的意味。如果说这还只是冠以蔑视性指代的话,那么,纣则是侮辱性称呼。按《说文解字》援引谥法的解释:“残忍捐义曰纣”。用一句现代话来说,就是凶恶的坏蛋。而查遍现有《逸周书》的“谥法”篇,却恰恰没有这一句。纣字,在《古文尚书》中通受,故帝辛又被受辛,就是坏蛋辛的意思。但,纣王真正正式的称呼应该是帝辛,这是商族人,或者说是商国的人称呼自己的国君的叫法。因为国君的名字就叫辛。按照现已发现的甲骨和史书的资料来看,商王朝的帝王的名字,一直是以天干命名的。而商帝国的人在称呼君主时,便是在名字前加一个帝字,如帝祖甲、帝文丁、帝太丁、帝武丁等等。 名字的具体详情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继续说帝辛。我们的帝辛同学从小就非常聪明,不仅如此大脑强健,不是死读书的类型,身强体壮说的就是他,据传他能力曳九牛,有九牛之力,至于九牛二虎之力的典故是不是从这来的我就不清楚了。总之这是个智体均衡发展的好同志。在父王死去后,帝辛继承了王位,继位之后的帝辛也是励精图治,但,病入膏肓的商王朝不是仅靠一个英名的君主就能拯救的,而帝辛面临的局面也越来越严峻。 首先是内忧,帝辛是先王帝乙最小的儿子,帝辛能够继位,正是嫡长子继承制取代兄终弟及制成为主流的标识,帝辛的母亲在帝辛之前其实还生下了他的大哥子启,也就是后来宋国的开创者,后世满嘴仁义的宋襄公的祖先,但是,那时帝辛的母亲还只是一个侧妃,所以子启是庶出,而生帝辛的时候,她已经贵为王后,所以帝辛就是嫡子,所以帝辛能够继位,而他亲哥哥子启只能与王位无缘。子启虽然历史上名声很好,但是,那是因为他在投降的时候,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牛,右把矛,膝行而前以告。”简直不能想出再比他更下贱的投降方式了,最关键的是,他是主动的!而且,我严重怀疑,周能瞒过帝辛,在商最脆弱的时候一击致命,绝对是有内鬼的,会是谁,我的意思大家都懂的吧? 帝辛的继位深深打击了子启,而子启本身也有庞大的势力,所以他一直在和帝辛做各种政治斗争,而在周人写的商史中,这些行为都成了忠君劝谏的表现,但,子启的行为其实已经到很难自圆其说的地步,比如子启去见相当于后来丞相的箕子和比干:“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而纣王现在却一味沉湎于酒色,听信妇人之言,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殷朝上下都热衷于草野盗窃、犯法作乱,卿士们也互相效仿,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谐和的局面。现在,殷朝的国典丧失了!这就如同想要渡河而找不到渡口、看不到边际一样,找不到出路。殷朝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子启又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殷朝还能保住吗?现在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将陷于不义,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太师、少师说:“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纣王竟然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现在殷人竟然违背和诬秽神癨的意旨。今天,假如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牺牲,也终不悔恨。但假如自己死了,国家还是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离去。”于是,子启离开了殷朝投奔了姬昌!前面的说法多么冠冕堂皇,但是最终的选择一下子就暴露了微子启的真实面目。 而除了子启,封神演义中著名的桥段,妲己要看某个圣人的七窍玲珑心,而导致被商纣王刨腹挖心的圣人比干,这里要说一下比干的身份了,比干是帝辛的王叔,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比干是有机会登上王位的,所以比干也是内忧,只是不同于子启,比干更多的只是政见不同,他很反对帝辛一直对外征战,认为需要休养生息,主张减少赋税徭役,是个治世之臣,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帝辛其实是不会动他的,甚至有可能重用他。但是他另外一个身份让他和太师箕子最终被帝辛一杀一囚。这个身份则是贵族阶层的利益代表。贵族阶层反对礼制改革,虽然和子启的目的不同,但是却经常在一起反对帝辛的行为,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得不说说帝辛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大哥,一个叫盘庚的人。 盘庚干了件很不简单的事,迁都。迁都的目的更是不简单,因为盘庚要振兴王权。而盘庚之前,贵族拥有庞大的权利,除了贵族擅权,王权还受到神权的制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商早就灭亡了,所以盘庚选择迁都来脱离贵族和神权的势力范围,而且从他开始,他的弟弟和后代都在不遗余力的打击贵族和宗教,不断尝试巩固王权。具体的操作手法就不一一赘述,总之,结果是王权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是,贵族和巫祝的反弹也越来越大,到了帝辛刚刚上台的时候,更是各种困难扑面而来,他父亲留给他的是一个破败的政局。首先是贵族腐败导致的经济濒临崩溃,同时引起了大量的奴隶起义。其次,大贵族和神权对他权利的挑战也让他工作很难开展。这里不得不佩服帝辛的手腕和魄力了,在内部事务上,帝辛非常大胆的从非平民中提拔人才,斩断了贵族干政的部分触手,其次,取消贵族世袭,并收回贵族领地!也就是说,贵族只能有限制的传承,不再是像当初那样可以代代相传,这一下就基本上从根源上砍断了贵族干政的负面影响,而且没有了领地,贵族也无力再和商王进行对抗。除了大贵族,帝辛对宗教也进行了改革,将原本万事都要求助宗教的行为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严厉禁止宗教干涉政治。断人财路和权利,无异于杀父之仇,所以,大贵族集团和神权集团相互勾结进行武装叛乱,却没想到,帝辛不仅仅没有因此妥协,反而对叛乱的势力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大批贵族和祭祀被杀,大量终于帝辛的人被提拔,也正是因为如此,帝辛才有了残暴的形容,当时的宗教对人民的影响力,堪称中世纪的基督教,在帝辛的强力镇压下,宗教集团无能为力,但是,他们可以搞宣传攻势啊!结果就是帝辛成为了骄奢淫逸,残暴无良的昏君形象,他的种种打击政敌的举动都成了他的罪状,哪怕是重用平民都成了罪状。而他做过的事情,就以其他的形象代替,比如封神演义中著名的太师闻仲,闻仲其人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这是很奇怪的,而他做过的事情,征北海,平东海,正是帝辛本人的行为。这又要说一下商当时面临的外部环境了。 当时的商朝积弱,原本臣服于商的异族也都蠢蠢欲动,包括北方的鬼方,西方的羌族,南方的九黎,以及中原王朝的世敌,东方的东夷。说起来,本人也是东夷方向的人呢~只不过血统是妥妥的中原王朝人~哈哈。 四面都是大敌,这也是为什么帝辛会放纵姬昌的原因,因为他需要周这个盟友帮自己抵御羌人。相比于异族,还是同族人更值得信任,用刀刀的话说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己人,哪怕捅刀子也是内部斗争。啊咧,好像跑偏了?回来回来,咳咳,总之,外部异族蠢蠢欲动,内部贵族和宗教也时刻盯着王权,商帝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帝辛则展示了各种前文所述的高超手腕之后,暂时搞定了内忧,安内之后,自然就该攘外了。帝辛同学选择了先把最烦人的鬼方灭掉,因为他们最好搞定,双方之间的战斗持续了600多年,中原王朝胜多败少,但是历代商王都没能将鬼方灭族,也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特性,输了往草原深处一躲,等人多了又杀出来骚扰,不胜其烦。这一次帝辛决定斩草除根!一方面正面派出象阵冲击敌阵,另一方面,派出部队,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绕到了鬼方逃跑的路上,为了实施这个战略,帝辛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将鬼方的主力部队全数歼灭,并利用鬼方内部贵族间的矛盾使用离间计,将鬼方分裂成了多个小部落,这里说一句,大家一定要团结,分裂国土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原本还算强大的鬼方被分裂之后就完全成了跟班,后来被西戎吞并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人人有责!鄙视那些企图分裂国家的人!额,又跑偏了,我们继续。平定了鬼方之后,帝辛发现,周不但没有打击西羌,反倒和羌族进行贸易,虽说是有限制的贸易,但是导致,西羌总是骚扰商的边境,而周反而受到的影响较少!虽然没有动周,但是,你个小小的西羌也敢张牙舞爪?西羌本身就不是一个民族的名称,而是多个民族的游牧民族的统称,这些个小部落还想翻天?于是,帝辛拉拢一批,打击一批,不仅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还掠夺了大量的奴隶,这些奴隶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大量战争奴隶也为之后商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这里暂且按下不表。我们继续说帝辛。 北边和西边平定了,下面就是南边和东边的九黎和东夷,九黎其实也称作九苗,是上古蚩尤的后代,对九黎,帝辛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方法,或征或抚,历时四年,平定了九黎。接着就是最后的,导致商最终灭亡的大战,东征东夷。 西周简史·帝辛(上)完
2014-10-13 10:56 回复(7) 点赞(3) 举报
[精华]
有女子名唤褒姒,身入皇围,一番蹒跚曲折,拨雾时人已正位,本愿非东宫,但事已至此,只能说一声:世事难料。 此文初。 自古宫中女子,巧笑阿谀莲指盘算,为王意耗尽心思。却不知这一场场粉妆艳服唱念做打的热闹,于君视,不过是些早被设定了终点的女子,为不至无趣,在途描红点翠,聊以慰藉,纵知红为人血翠为人泪,相较王心所图,依然连尾随的资格都没有。 此文中。 寻常布衣,随意嬉笑怒骂。 朝堂正首,忌欢脱忘形,需端坐、静观,敛一切澎湃,伺机。家国天下,宏图数丈,不惧明枪暗箭,杀伐赏罚揽纳豪杰宵小,手段谋划文武缺一不可,所谓踏尸登高并非虚妄。 王之棋局,气势磅礴江山蜿蜒,调笑“只可远观”,实因,近察之下,可知那方沙盘,人骨为架,夯肉作砖,河池注以血泪。 此文继。 立皇之巅,于世人,是仙裾飘飘笑傲天下的正脸,于王己,身后万丈深渊。从来成王败寇,无一例外。负天下或负一人,江山美人必择其一。 人之一世,如泛舟时之长河,晨钟暮鼓,起承转结,长河难觅其终,泛舟客却总有下船之日。 此终章。戏幕缓落。 有女子名唤褒姒,生卒不明,甚或,来历亦非所知那般,遇数人,经数事,旁者戳点评议,说万般祸端因她起。 对此,且容我大笑三声! 泱泱大国因美覆,从来史书不作真。待逝水回头,日出西方,那时再来说一小小女子如何翻覆王朝戏弄君臣吧。
2015-05-27 14:00 回复(1) 点赞(1) 举报
一直想给《褒姒传》写个评来着,可是我是真心写不出来!(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写不出来了!)因为想写个配得上这篇文的书评实在太难了。我在家写过好几次手稿,都因为低、小、下(听上去我怎么这么猥琐呢!)而夭折了。一方面是飞刀的文笔太好了,另一方面是火柴我的文笔太弱了。所以,我再次的纠结在一个问题上:为什么工科出身的飞刀会比文科出身的我的文笔好上那么多呢?!于是,我就为自己找了个借口:我是文科里面学财务的!这么想了之后我就平和了许多。其实,我的财务专业课都是60分过的。嘻嘻!(我每次搭边过去的时候我也经常安慰自己,财务是和数学搭边的,我学不好也正常!人家是有才,我是火柴!火柴吗,就是任性!)飞刀啊,你知道因为写不出来我郁闷了很久了,久到我实在忍不住写下了今天的这些粗枝烂叶!我不写点啥我始终有背叛了你的感觉! 啰嗦了这么多,开始正题吧!我觉得《褒姒传》可以当成人物传记看,可以当成官场博弈看;还可以当成后宫争夺看!总之能学到的,了解到的东西太多了!我就说说我理解到的东西吧! 一、君!一代君王长成计!这个小姬同学真的是很善于谋划的君王。订立目标,数年谋划能用上的棋子绝不浪费一颗!有着雄才大略,又有着一股狠劲儿,这样的人真的挺可怕啊!他就像是一个在暗处结着大网的毒蜘蛛,看着不起眼,可是这张大网已经在等着那些即将送上门来的食物,他伺机而动,不给对手留余地,一旦落入网中,早晚毙命! 二、臣!官场现形计! 1、虢石父敛财、墙头草、和赵叔带唱反调却深得大王重用!虢石父是个官场上的老油条。他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是对自己有利的,他将自身的优越条件发挥的淋漓尽致。姬宫涅不傻,他知道虢石父的为人,知道为人还得以重用我认为正是他的这份圆滑和审时度势,君主吗。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有眼力的人,所以相较于赵叔带,这个敛财却在小主中摇摆不定的奸臣更得小姬的喜爱!所以有很多事情暗地里要比赵叔带知道的多得多。当然,一些是小姬安排好的,一些应该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那我就要不得不说虢石父的聪明了。 2、赵叔带认死理、不爱变通、确是忠臣。他对于虢石父的行径向来是嗤之以鼻!可能忠臣都是这样。朝堂之上有个虢石父,必须就要有个赵叔带,这样才能势均力敌、相互制约。这里又看出小姬的智慧。赵叔带虽忠,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大王的意图,所以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小姬的步伐,这样虢石父便更得喜爱了! 三、后宫!宫心计! 后宫历来是硝烟弥漫的地方!向来是杀人于无形,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地方。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褒姒在后宫活的履步维艰。为了保全郑夫人而被送到风口浪尖,差点死掉,也有为了置口气而被冷落,也有被逼宫差点丧命......太多的困难与危险!换做我是褒姒可能早就放弃了,也可能早就不知道自己坚持的是什么了!而飞刀笔下的褒姒确实如此坚韧,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的褒姒才是唯一配的上姬宫涅的女人!而皇后、秦夫人、魏夫人、楚夫人这些人为了一己私欲,皇后为了自己的地位,秦夫人得不到宠爱竟然选择了背叛,魏夫人为了自保,楚夫人为了她那自以为的爱!各种损人利己的手段无所不用!这更加突出了褒姒的与众不同!更体现出褒姒才是最该母仪天下的女人! 四、百姓!就好比浮萍! 姬宫涅利用百姓造舆论造声势!百姓因为姬宫涅的一次胜利忘记了曾经的狠辣。褒姒为了国家为了姬宫涅付出了再多,也可以因为人云亦云要褒姒付出性命!从头到尾,百姓无非就是被利用的工具!人家好的时候歌颂,一旦有人提出质疑,百姓又会跟着讨伐!所以,百姓就好比那水中的浮萍,风吹哪里就游向哪里! 其实,不论是谁都是这棋局上的一颗棋!姬宫涅也好,褒姒也好,虢石父、赵叔带等等,都是身不由己的一颗棋!我一直认为,人从胚胎开始,他这一生的命运都已经是注定的了。细小的变化虽然存在,但总体的走向是不会变的!而《褒姒传》的操盘手是飞刀!所以,我们就一起期待着这几个有着固定结局的历史人物是如何在飞刀的笔下演绎出不固定的历史的吧!
2015-02-13 10:51 回复(5) 点赞(2) 举报
书接上文,帝辛为什么要征讨东夷呢? 前文也说了,到帝辛手里的时候,商王朝已经腐败不堪了,贵族与王权之间相互倾扎,神权又不时冒出来干点坏事,这一点非常像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前的情形,至于古罗马帝国……(里人格:等等……别普及了,这样延展下去该变成欧洲中世纪简史了!表人格:额,其实我对欧洲中世纪也有点研究的……)嘛,内心戏完结,反正就是贵族穷奢极欲,贪生怕死,自私短视,最经典的是,商人好酒成风,从王公大臣,到贩夫走卒,无不酗酒成风,这一点可以参考现在的俄罗斯或英国,只是相比他们,商人的酗酒程度还要严重十倍不止!这种情况下,商王朝对周边的诸侯失去了掌控力,帝辛花费了大量的功夫平定了北方和南方的异族,但,真正对商王朝有危害的,还是东方的东夷,为啥呢?首先我们来说说东夷的历史。 东夷,并不是指东夷人,而是指东边的夷人。《礼记王制》中有记载,古代对四方的异族的称呼:“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早在华夏民族的神话时代,东夷就已经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五千年前,在山东和苏北为中心的东夷以及淮夷就和以陕西河南为中心的中原部落同时开启了文明的火种,东夷的经济主要以渔猎和商业为主,有考古资料显示最早发明文字的很可能就是东夷人,仓颉造字时就借鉴了大量东夷的文字,在夏商周三代,东夷和以农耕为主的中原王朝展开了持续千年的争霸战争。最早的战争开始于大禹死后,东夷部落的首领与大禹的儿子夏启争位,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夏启赢了,开启了家天下时代。而夏启的儿子太康是个昏君,就被东夷的新首领推翻了,这个首领嘛,大家很熟的,他老婆为了当神仙一个人跑天上去了(这是版本之一),对的,就是后羿~弓箭是东夷的主战武器,后羿也是一个神射手,所以神话里他一人射下了9个三足金乌,至于这种鸟是编出来的,还是被后羿给射灭绝了,我就不知道了……好吧,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继续。后羿很努力,但是,他挂掉之后,东夷并没能干多久,也就四十年的样子,又被太康的侄子少康给搞定了,就这样,从夏启开始,东夷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而商能推翻夏王朝,也是得到了东夷部落的大力支持,而商的始祖其实也算是源自东夷,但是商王朝建立后,迁都河南,与老家的兄弟们关系慢慢就疏远了,而一开始,在东夷与商王朝之间还隔着两个诸侯国,方伯和大彭,这时候也许是距离产生美,虽然东夷也时不时捣捣乱,但是更多是远亲之间相亲相爱的戏码,但是,帝辛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帝武丁因为方伯和大彭做大,就把他们给灭掉了,这样一来,商王朝和东夷之间就再没有了缓冲的地带,这让两个远亲兄弟之间的摩擦日渐增加,最终变成了相互征伐,自帝武丁以降,商王朝每朝都要与东夷交战,虽然基本都取得了胜利,但却一次次消耗着商王朝的元气,而商王朝会灭亡正是因为和东夷的连番大战,结果导致被周武王趁虚而入,左传就说了,“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整个商王朝可以说是成也东夷,败也东夷。 其实,当时东夷叛乱之前,帝辛已经发现周国的举动有点不同寻常,其时,天下三分,二分在周,这种局面让帝辛十分警惕,他已经命令军队在黎国集结,要消灭掉做大的周,但是,“商约为黎之茧,东夷叛之。”就在这时候,东夷叛乱了。这种局面下,面对已经露出爪牙的敌人,和依然表示谦恭,没有表现出威胁的敌人,自负的帝辛自然要先消灭掉敢对自己张牙舞爪的夷人。这时候帝辛依然相信,自己可以战胜东夷之后,再回身收拾掉周,因为在他眼中,周人的部队,不堪一击,他只派出了少量部队驻扎在西边监视周人,而调集重兵远征东夷。但是让帝辛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认为轻松的战斗却变成了一场艰苦的战争,商朝军队和东夷的一场拉锯战,让商王朝逐渐步向了深渊。和东夷的战争大大动摇了商的国力,而且,大量的军队在山东江苏一带争战,商都空虚,这时候的商已经摇摇欲坠了,而周武王的叛乱送上了致命一击,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帝辛能力再出众也已经无力回天,天要灭商,非战之罪。而周人在孟津会诸侯,讨伐商纣的檄文中,提了帝辛的六宗罪,《尚书》中对此有记载有记载: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听信妇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吧。首先是酗酒,前面提到了,所有的商人都酗酒,这是国家风气问题,帝辛顶多是没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此其一。不用贵戚旧臣,前面也提了,这些贵戚旧臣都是贪污腐败,不知民间疾苦的人,用他们的话,商说不定亡的更快!更何况,他们还时时刻刻掣肘王权,鱼肉百姓,怎么可能用他们,且看微子启卑躬屈膝的卖国之举,可想而知用他们回事何等下场!此其二。再看第三条,登用小人,这的小人可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小人,指的是出身卑贱的人,这里我稍微提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还没有完全得到证实。彼时的帝辛时代还是奴隶制,而帝辛却有意废除奴隶制,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他因为自视甚高,做事非常霸道,本来就是伤害大奴隶主的利益的事情,你还不给他们面子,将需要数百年的完成的事情在几十年里完成,千年后的西方有一个老神棍说,这是不可能滴!哦,对了,这个老神棍叫卡尔•马克思~事实证明这确实不可能,周用了800年才将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度,商再强,也不可能强于周几十倍,况且,这个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事情,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废除奴隶制的这个理论是一个考古界的假设命题,有一些简单的资料,但是却不是直接证据,所以,在此我也就随口一提,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资料,网上资料比较少,大一点的图书馆应该是有的,我最初是在南京图书馆的一本讲述夏商周三朝历史的书上看到的这个假设,因为时间有点久远书名忘记了……嘛嘛,又跑偏了,我们继续来说帝辛的六宗罪之登用小人(听惯了七宗罪,六宗罪总觉得不带感……)。 我的解释是基于刚刚的那个理论,帝辛想要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废除贵族制度,所以他大量启用平民,甚至奴隶,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上位,这其实都已经不是封建制度初期的设想了,这其实已经有封建社会完善时期,甚至资本主义社会的雏形了,这么一说,我觉得,帝辛会不会是穿越回去的?按照这个设想,有可能是明朝或者宋朝穿越过去的,为啥不是元朝或清朝?帝辛在杀异族的时候下手可是非常狠的,元和清的人,元是政治制度有问题,这个时代的人可能不太会,清是因为……(等等,我又跑偏了,要是感兴趣的娃可以按照我的思路写一个大纲,我觉得可以出一本小说了……),咳咳,回来继续说,反正,想一口吃成胖子的帝辛被利益所得方的大奴隶主们抛弃了,所以才有八百诸候会孟津的事情发生,不然谁没事造反玩?而且对比帝辛登用的恶来,飞廉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帮他三征东夷,帝辛死后依然坚持作战,直到彻底平定了东夷之后,自杀殉国……这些传说中的恶人可都是与纣王同生死,共战斗,最后与纣王一同殉国的呀,无论怎么说最起码纣王的人格魅力还算说得过去。绝不是香港版现在封神榜里演的那样……至于微子启,箕子这些所谓的君子凡人,或者说应该是“权贵”则在周武王的天下后立刻变节侍奉周朝,可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呀……而伯夷和叔齐两兄弟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这样有气节的君子,难道只是个愚忠之辈??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天地君亲师这么一说哦。 接着是听信妇言,说帝辛“听信妇言”,其实是少见多怪。商朝的时候女性其实是相当活跃的,在政坛上颇有作为,如前代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就是一个女性从政的杰出例子。即便如此,帝辛也绝对不是对妲己言听计从,妲己这个人历史上的确存在,帝辛也很宠幸她,但是帝辛可是一位雄主,而且妲己身为一个被征服的一个小部落的献品,如果可以干政,那么为什么她的族人没有得势,反而什么封赏也没有??想之后的吕后也好,窦太后也罢,就连一代雄雌武则天也不能例外,得宠之后,加大自己的家族力量以巩固自身,这就是汉朝外戚权大的原因,可是为什么妲己没有这样??只能说妲己只是个被宠幸的女人,而不是干政的武则天。所以,和褒姒相似,妲己也是个可怜的人,被当做替罪羊的存在。而当身边的“贵戚旧臣”都不支持、不理解他的用人之纲,甚至分裂而去,帝辛有什么苦水心里话,也只有跟自己的媳妇吐槽,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至于第五条,信有命在天,第六条不重视祭祀,翻译过来就是不重视占卜,觉得自己是天赋君权,并且很少祭祀祖先。这实际上是商朝和神权斗争的结果,首先,神权对王权掣肘太多,为了摆脱神权的干涉,选择不进行占卜,因为当时民众多迷信,如果占卜结果不符合自己的心意,那就影响自己施政,而,祭祀少的理由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大量的祭祀真的是劳民伤财,而且一个不信鬼神的人,怎么会频繁祭祀祖先?所以,周人对帝辛的声讨也许在当时来说是大罪,但是我们现在再来分析就发现,这完全是改革时期,旧势力对新势力的恐惧和压制。 即使是周人已经兵临城下,帝辛依然没有让自己的军队回返,而作为商君,他选择了以身殉国,而不是放弃国都,重整旗鼓,以当时商军的实力,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作为一个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小人,但是对这些真英雄的选择还是崇敬的,历代王朝最后一个帝王,在事到临头时一般有四种选择:自杀、逃跑、投降、被俘。能有勇气选择第一种的,为数极少,帝辛自焚鹿台,与明朝末帝崇祯自挂煤山,颇为类似,两个都是英明之君,但天欲亡之,人力不可及,而在最后能选择直面死亡,光这一点也值得钦佩。 对帝辛的评价随着历年来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逐渐在改变,帝辛的罪状在春秋之前都没有太多描述,但是到了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诸子都喜欢调用历史,“案往旧以造说”但是,历史的内容毕竟有限,怎么办?编!苏轼同志就说过,没有例子就“想当然耳”~所以,帝辛的很多罪状都是后人凭空想象给他加上的,作为反面典型,被频繁的泼污水,最终早就了千古昏君模范——商纣王。但是同样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对这种行为非常的不满,其中以孔子大弟子子贡为最著名的,他就一针见血的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十九》)意思是,纣王的恶行,不真实的太多了,所以,君子不要成为失败者,不然所有的罪恶都会归于你身上。 现代为帝辛翻案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们的毛主席,“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毛主席提到了将东夷中原统一,这件事要再说一点,帝辛多次征伐东夷,这个确实是事实,现在出土的甲骨上的卜辞细致地记载了纣王进军东夷的路线。纣王的军队还起到了开荒除林,修桥铺路的作用,建设起了通往东夷的道路,为后代所沿用。所以,帝辛不仅无罪还有大功与华夏,可惜一代英主生不逢时。最后引用一篇歌颂商王的短文结束帝辛这一章吧。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士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西周简史•帝辛(下)(完)
2014-11-04 11:36 回复(4) 点赞(0) 举报
起初打开这篇文,是有一些犹豫的,因为在我心中,褒姒一直都是妖姬,是周幽王荒废朝纲,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所以,原本只是想瞄两眼的文,没想到,竟然入迷了。然,我算是有些体会,这个女子的每一分眼泪,每一寸呜咽。 楚汉的《思悟褒姒》曾这么写到: 褒谷的风拂开尘封的竹简, 一个鲜活的佳人款款走出。 青山碧水毓就倾城之貌, 欢歌笑语响彻褒谷之中。 沏一壶清茶回首谈笑: 九鼎情种可悲可笑, 仅为一笑荒政不朝, 只弄得江山性命皆抛, 可终究云散高唐一场徒劳。 岂不知深宫森严锁双脚, 怎比我信步褒谷浣纱采茶纵歌畅笑? 历代帝王几多羞恼? 多少情种覆辙前朝? 历史的轮回仅是知晓? 竹简之中我嫣然一笑…… 曾经不明白,以为是褒姒红颜祸国,而在作者的笔下,褒姒多了点情谊,更是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周幽王,可谓是点睛之笔,然而越往后故事的推进,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的结局,却在文中多想祥装不知,多想他们只是平凡的夫妻。 再说历史,而且在史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褒姒陷害忠良,恃宠骄横,滥杀无辜的罪证。难道褒姒的罪过就在于她太美,而且太酷吗?我看,褒姒的最大不幸就在于遇到了一个昏君。至于之后的闹剧,还是紧跟着历史去改变的……
2014-10-27 13:21 回复(1) 点赞(0) 举报
褒姒可为是大王的红颜知己,本以为进宫只为救父亲,殊不知已经不知不觉爱上大王。可惜了郑伯的那份爱意啊。不知道后面七七会不会因为爱情冲昏头脑由嫉生恨。希望作者给个完美结局吧。写得太揪心了。褒姒太过坚强以及太为他人着想了。多希望他们能够是普普通通的幸福小两口啊。唉,褒姒不能在孕可惜了。要是褒姒有孩子那多好啊。会不会和电视剧甄嬛传一样啊。哈哈哈哈。真想不通飞飞一个铁血男儿居然写得那么细致的文章。扯远了哈~不知道后面是不是褒姒和大王想过平常人的生活了,然后有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从而他们逃出宫外,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要是褒姒还能怀孕,然后和大王逃出宫外,生一大堆的娃娃,那可为也是一段佳话啊。现在唯一的不足就是飞飞更新太慢了。看得好不过瘾啊。每天都在揪心的等,不停的刷新,电脑都快刷爆了啊亲。不过对于飞飞而言一个业余的写手能写成这样已经很赞了,期望飞飞慢慢发展成为专业写手,努力把自己写的书都发行了吧~哈哈哈,我果断买这本褒姒传。这可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后宫的书啊~以前对于这些都是觉得太过于矫情。没想到看到飞飞的居然深陷不已,~~~~(>_<)~~~~ 。
2014-10-16 08:50 回复(0) 点赞(0) 举报
历史车轮倒转至周, 褒城有女待嫁闺中, 碧水青山难掩倾城之貌, 欢声笑语失于深深后宫, 翩翩舞袖尽显温柔娇媚, 琼台殿中缠绵午夜梦回, 福兮?人人诛之而后快! 祸兮?一生之爱未曾错付!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我叫褒姒,一个被冠上“妖妃”名号的后宫女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过什么,能成为这样一个人人口诛笔伐的女人!“妖妃”是指样貌极美,艳冠后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妃子。你们说,大家这样评价我,我是幸还是不幸呢! 有时我在想,如若当初我未曾进宫,是不是就会遇到一位像郑伯那样的夫君,疼我、爱我、宠我一辈子?然而,世界上永远没有“如若当初”,我进了宫,并爱上了这个狠厉毒辣、喜怒无常的帝王。你们说,我爱上这样一个万人之上的男人是幸还是不幸呢! 生活在皇宫中,我就是一只关在牢笼里的金丝雀,没有自由!更加的身不由己!试问,这宫中的女人又有哪个是自由的呢!人人都说我聪明,其实则是事实逼得我不得不如此,我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谋划!如果可以,我也想像同龄女子那般天真,(可是,谁让命运之神派我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呢!呵呵!)我也想躲到爱着我的那个男人背后!但命运就是如此!生活在偌大的后宫,却犹如在夹缝中生存,但又有哪个女人是天生的心狠手辣呢!无非就是想求个衣食无忧。我无害人之心,却不得不借刀杀人。这就是后宫之道!我不杀人,他日必被他人所杀。我无奈,但我更不想死!申后看似受人摆布,实则耳目众多,颇具城府;秦夫人屡次加害于我,心狠手辣;魏夫人虽不得宠,却在这后宫安然无恙,可见其圆滑;而我要做的就像是一滴油!有了我,齿与齿之间咬合才顺畅,没有我则皱!如若想害我,我则退于无形! 还是那句“如若当初”,如果让我重新回到入宫之初要做抉择的时候,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入宫。不仅是为了救父亲,更是因为在这红墙之中,有着一位我深爱的男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心思沉稳、胸怀大志、审时度势、多年经营一个局,筹谋统一天下的王者。你说,,这样一个男人,让我怎样不去为他付出、为他奉献,尤其在知道他的心里一直爱着我之后,哪怕在他心里只有一席之地!我要替他铲除障碍,为他的宏伟蓝图天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许我一生温柔,我还你一世承诺!褒姒此生定不负姬宫涅! 孰是孰非,已不是你我能够说得清、讲的明了!且看飞刀笔下的褒姒如何在这遥远的西周如何演绎那经典的“千秋家国梦吧”!
2014-08-11 09:03 回复(4) 点赞(1) 举报
周朝(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从奴隶制逐渐走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期,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后稷”,负责管理农事,前面说过了在中国古代,农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故而,作为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周的经济发展非常的好。不管是哪个年代,钱都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那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作为一个很有钱的部落,周的发展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等到季厉被商王阴杀在商都,他的儿子姬昌继承他的职位成为周部族的领袖时,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日益强大的周加上姬昌贤达的名声,让周的声望越来越高,已经有要超越商的趋势。而无论古今中外,名声太过显著总是会招人嫉恨,姬昌也不例外,尤其是周的强大已经威胁到了殷商的统治,于是小人谗言加上商朝统治者对周的忌惮,新任西伯侯,未来的周文王和他爹季厉一样被商王囚禁了,只不过,他爹在牢狱中不明不白的挂了,姬昌没有,而连续两任首领被商王无理由的抓捕让两个部落原本的盟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不得不说,这时候的周虽然声望日隆,经济也非常发达,但是,商朝的战斗力却是周无法比拟的,就像是首富遇到了枪杆子,也只能默默的低头,姬昌只能乖乖去羑里待着,不然就要被灭族了。 虽然对于周来说,这次囚禁是耻辱性的,但是这次囚禁却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添加了一抹亮色,被囚禁在羑里的八年里,姬昌同志因为不需要把精力投注于政务工作中,空闲时间大把的没事做,姬昌同志终于可以做一些作为政治家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研究易学。如今大名鼎鼎的周易据说就是西伯侯根据夏的连山易和商的归藏易进行归纳总结,并加入自己的想法的易学集大成之作,就是现在,周易依然是博大精深,引无数学者竞折腰的国学经典,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反正我是没怎么看懂的…… 大多数王朝的末代皇帝是根本不了解斗争的残酷的,所以,经常会做一些错误的决策,而连续不断的错误决策则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商纣王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其实,从历史的介绍来看,商纣王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有为的,但无奈红颜祸水,十大祸水苏妲己的出现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商纣王日益骄奢,并变得残暴,尤其是接下来的行为,就完全是自取灭亡了。在周臣闳夭的斡旋下,加上金银财帛尤其是还有美女的糖衣炮弹下,商纣王不仅仅将亡国之患放归故里,还赐予西伯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也就是说,商纣王不仅仅没有将心腹大患干掉,放虎归山,还给这只老虎装上了武器。当然这些描述商纣王的部分,都是来自于周史,但是说实话,战胜国当然会对战败国的末代皇帝进行丑化,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所以,商纣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会在下一部分进行稍微详细点的阐述,这里还是让我们继续看看回归部落的姬昌做了些什么吧! 姬昌原本有没有灭商的打算,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当自己的父亲无故被囚而死,自己同样长时间深陷囹圄,相信是个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心平气和的当做没发生过吧?姬昌再怎么说也是个人,虽然身份高贵,但不代表他没有七情六欲,回到西岐之后,他开始做翦商的准备,尤其是在商纣王大方的将讨伐诸侯的权利也给了他的背景下,那真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更何况,中国古代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军师也等候他多时了! 看过封神榜的自然知道,鼎鼎有名的姜尚姜子牙了,姬昌回到西岐之后遍访人才,遇到了在溪边垂钓的姜尚,看到这个老头钓鱼居然用直钩,很是好奇,于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应运而生。君信臣,臣辅君,君臣相得,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姬昌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做了六件事情:先是调解了两个小国之间的矛盾,树立了周的威望;第二件则是通过四处争战伐犬戎,败西戎诸夷,破密须,先后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三件事非常重要,周选择了戡黎,取邗。实际上戡黎、取邗已经对商都朝歌构成了直接威胁,而且黎、邗这两个国家都是商的属国,这种行为可以算的上是对商王朝赤裸裸的挑衅了。这时候西伯侯的野心基本上已经暴露出来了,因为连续不断的征伐让周的地盘不断扩大,紧接着,姬昌继续将灭国进行到底,这次遭到毒手的,是崇国,终于,在完成了一系列征伐之后,姬昌又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到了渭水平原,建立沣京。正式将自己的势力向南扩展到了长江、汉江、汝水流域。这六件事做完,天下三分,周已有其二!到了这个地步,只要稍微有一点野心的人恐怕都不会放弃将全天下揽入怀中的机会,姬昌好歹也是一族之长,当然想更进一步了。实际上尽管这时候的周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周文王之心路人皆知了,可惜,有人不知。对,就是商纣王。但无奈,商纣王因为处于热恋中,此时的智商基本为零,丝毫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觉得小小一个周,何足惧哉?事实也是,当时的商朝军队战斗力还是相当有保证的,不像清末的八旗子弟,只是银枪蜡枪头。周在占据了这么巨大的优势的时候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商王朝的军队战斗力也可见一斑了。 姬昌做好了一系列的翦商准备,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但是,时不我待,在黎明到来前,他倒下了,给儿子姬发留下了一个大好局面后,一生奔波被爷爷极度看好的周文王终究敌不过时间的侵蚀,溘然长逝。可以说周能在十年后将商王朝灭亡,90%的功劳要归属在姬昌名下,正式有了他的努力,才将经济实力转化成了军事实力,让周有了实质上的转变,而礼贤下士的行为,为周招揽了一大批才干之士,这一系列的举措终于让周有了和商一搏之力,但也仅仅是一搏之力,真正能够灭商成功还是有太多的巧合和运气在其中,这些我将在下一部分的翦商中具体讲述,敬请期待~ 西周起源•奠基(完)
2014-07-04 11:26 回复(2) 点赞(0) 举报
免费试读 加入书架
[置顶][精华]
2014-11-19 20:20 回复(19) 点赞(7) 举报
[置顶][精华]
2014-10-20 11:37 回复(8) 点赞(3) 举报
[置顶][精华]
2014-10-13 10:56 回复(7) 点赞(3) 举报
[精华]
2015-05-27 14:00 回复(1) 点赞(1) 举报
[精华]
2015-02-13 10:51 回复(5) 点赞(2) 举报
[精华]
2014-11-04 11:36 回复(4) 点赞(0) 举报
[精华]
2014-10-27 13:21 回复(1) 点赞(0) 举报
[精华]
2014-10-16 08:50 回复(0) 点赞(0) 举报
[精华]
2014-08-11 09:03 回复(4) 点赞(1) 举报
[精华]
2014-07-04 11:26 回复(2) 点赞(0) 举报